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 > 江淮风情

草原深处的江淮风情

2014-07-25 17:08:31 来源:  作者:
摘要: 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结合地方实际,挖掘地方文化,在建设与开发中注重江淮文化特色,使草原深处一座独具特色、别具风格的江淮小城初具规模。
草原深处 江淮建筑
“草原深

 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结合地方实际,挖掘地方文化,在建设与开发中注重江淮文化特色,使草原深处一座独具特色、别具风格的江淮小城初具规模。


草原深处 江淮建筑

“草原深处有‘江淮人家’,白墙青瓦很漂亮!”兰州城关区的桑女士从临潭县冶力关旅游归来后,对亲戚朋友们说。

的确,步入临潭新城、冶力关,人们便会被一座座“白墙青瓦”带着江淮风格的建筑所吸引。

据介绍,临潭县委、县政府立足“草原深处的江淮人家”这一定位,委托设计公司以功能和谐、空间和谐、利益和谐的规划理念,在对城区历史文化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县城西大街控制性整治规划、临潭县城镇特色化建设具体实施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在城区危旧房改造中,为了突出江淮风格,整合资金1300多万元,先后对城区店铺和民宅实施了风貌改造。同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所有新建建筑物突出“白墙青瓦、木窗隔栅”这一江淮风格,增加全县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同时,该县投资1.13亿元,实施了县城集中供热、城区垃圾处理、西环路商住楼、城区道路及排水、文化广场、商业一条街等重点项目,使城市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江淮遗风 源远流长

“为什么要打造江淮风格?”每年春节,当地闹社火时“正月里来是新年,我的老家在江南,自从来到洮州地,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唱词从一个侧面回答了这一疑问。

临潭县古称“洮州”,地处大西北甘肃南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是一个汉、回、藏等多民族聚居县,又是汉藏结合、农牧过渡的陇右要道。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这里以独特的社会地理条件和多民族融合发展,形成了经贸发达、商贸云集、人文荟萃的地方特色,是甘南茶马互市重镇和主要商品集散地,享誉遐迩。

临潭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包广德介绍说,临潭县长川乡长川村的包姓家族便是从安徽迁来的,而新城的金姓家族是从南京迁居临潭的。

据临潭县志记载,明代洮州卫建立后,南京、安徽、江苏的大量人口迁来洮州。这些江淮人将他们的传统文化和服饰习俗带到临潭并延续至今。包括江淮遗风犹存的洮州“尕娘娘”服饰、城关元宵节“万人拔河”活动、新城“十八位龙神”赛会、洮州“花儿”及“白墙青瓦”江淮风格建筑等,在甘南草原深处的临潭县形成了独特的洮州风情。

文化搭台 旅游唱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近年来,临潭县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全力打造“山水冶力关,生态大观园”旅游品牌的同时,高度重视地方文化的挖掘,形成了“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发展格局。先后连续举办了12届“洮州花儿”大奖赛,5届洮州民俗文化节,成功举办了洮州第617届、618届、619届“万人拔河”活动和6届洮州风情旅游节,极大地提高了临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冶力关景区荣获“中国十大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十大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等殊荣。

该县在充分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在“万人拔河”这项活动上大做文章,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冶力关中国拔河公开赛暨洮州拔河节等重大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这些赛事的举办,已成为世界了解临潭,临潭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临潭县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拔河之乡”、“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十一五”期间,临潭县投资4.2亿多元,实施了冶力关南北滨河路、九台瀑布、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冶力关镇农家乐风貌改造等一大批建设项目,特别是近3年来,大力实施“旅游带县”战略,全面启动实施了“旅游二次创业”,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目前,有各类酒店、宾馆20多家,农家乐570多户,旅游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累计接待游客227.37万人次,年均增长20.05%,创旅游总收入5.48亿元,年均增长38%。临潭县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旅游示范试点建设县和全省旅游重点县。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