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并非《国事遗嘱》原句 此后每遇活动念遗嘱成首道程序
孙中山遗嘱 汪精卫草拟?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并非《国事遗嘱》原句 此后每遇活动念遗嘱成首道程序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北京签署《总理遗嘱》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并非孙中山先生的原话,而是从他的政治遗嘱中提炼出来的。89年前的今天,即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先生在病榻之上签订了遗嘱,并于次日去世。这份遗嘱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签署的?究竟是不是孙中山本人所写呢?
背景 抱病北上,共商国是
1924年10月23日,直奉大战如火如荼,冯玉祥挥师返京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总统曹锟,并于10月25日,发出电报,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以便“主持大计”。不久孙中山便致电冯玉祥,告拟即日北上入京,并于11 月13 日由广州启程。途径香港、上海,中途转道日本,于12月4日抵达天津。
到达天津当晚,孙中山“寒热遽作, 肝胃区疼痛”,德、日医生初步诊断为感冒兼胃病,后又疑为胆囊炎。在天津的27 天中,孙中山的病痛虽经治疗,但没有任何起色。出于治病的需要及各方催促, 12 月 31 日,孙中山扶病入京,下榻北京饭店。
1925 年1月2日,经美、德、俄及北京协和医院共 7 位医生会诊,孙中山被认为“患有肝部慢性发炎及肝部肿胀之急性病”。当时,协和医院的美国医生建议用外科手术探查病状, 孙中山未允。
1月21日,他“体温升降忽失常度, 脉搏亦陡异”。23日,孙中山眼球出现黄晕,德国医生诊断为“肝脏之脓渐侵及他部” ,于是,中、美、德众医生共同商量手术方案。24 日,状况更为糟糕——孙中山已不能进食,进食就呕吐,体温也升高。经医生及家属、同志力劝至26 日,孙中山才入协和医院接受手术割治。
手术结束后, 国民党特聘之俄国医生即向国民党几位要员报告:“先生近日手术结果, 肉眼所见系患肝癌, 此病外国之新科学亦挽救乏术。”
出院后,即住进铁狮子胡同5号(今张自忠路23号)的外交总长顾维钧宅中。
随着孙中山病情的恶化, 订立遗嘱已成当务之急。
订立 说法有三,各不相同
《孙中山年谱长编》 一书对不同当事人关于遗嘱订立所持的说法进行了罗列, 但未作更进一步的考证和取舍。其实,就在孙中山签署遗嘱不久后,相关当事人就对遗嘱的订立过程产生了不同的说法, 主要有三种说法:
1.汪精卫临时草拟说
1925 年 2 月 24 日,汪精卫同孙科(孙中山之子)、宋子文(宋庆龄之弟)和孔祥熙(宋霭龄之夫) 4人一起到孙中山病榻前请求订立遗嘱。
由于三个说法中汪精卫都是最直接的当事人,“临时草拟说”便是根据其在《“接受总理遗嘱并努力履行之” 提案》所作的说明而产生。
他(汪精卫)说:“去年一月一日先生由天津进京时吩咐过几句话, ‘他积四十年革命之目的,是求中国之独立、自由、平等’……除这句话以外,先生此时还对我说明革命的方法,要特别注重两点:第一点是唤起民众;第二点是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听了他这几句话,就马上把它记下来,因为时间紧急,又在他面前写起的缘故,所以所写的字,很是草率。读给先生听过,他点头道:‘好呀’……我们原想即时就请总理签字的,但孙夫人在房外, 正在哭声很哀,总理就说:‘你且暂时收起来罢,我总还有几天的生命的。’我们因此不敢再请总理签字,就把这张遗嘱折好,放在衣袋里,退了出来,随即到政治委员会报告。”
汪精卫在这番说明中,给人一种他在孙中山病榻前临时草拟遗嘱的印象。
2.汪精卫提前拟定遗嘱说
孙科是订立遗嘱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之一。 据他回忆, 在孙中山谈及遗嘱要说些什么时, 汪精卫答曰:“我们已草就一稿,想读给先生听,先生如同意,就请签字; 如不赞成,则请先生口述他语,我可笔记。”于是汪精卫乃将预写之遗嘱稿逐字读之。“先父甚感满意,这就是现在的《国事遗嘱》。另备有《家事遗嘱》一纸,读罢,亦表满意,惟尚未签字。”
3.孙中山口授说
根据何香凝(廖仲恺遗孀)的忆述,以及《向导》周报关于孙中山病逝后的北京通讯,都说遗嘱是孙中山在病床上口授,由汪精卫当场笔录。何香凝说:“记得是二月二十二日,我们和孙先生谈立遗嘱的事,到了二十四日,遗嘱已经全写好了。预备的遗嘱共有三个,一个是国民党开会常念的那个,由孙先生口述,汪精卫在旁笔记的;还有一个是写给苏联政府的,由孙先生用英文说出,由鲍罗廷、陈友仁、宋子文、孙科笔记的。”
何香凝在《对中山先生的片断回忆》一文中也提到:“孙先生……临死前写了三封遗书: 一致国民党人;一致苏联友人;一致孙夫人。致国民党人的那一份遗嘱,是由孙先生口述, 汪精卫笔录的。”
无论订立过程如何,1925 年3 月11 日, 孙中山于逝世的前一天在遗嘱上签了字。
内容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并非原句
遗嘱分三份,一份总结40年来革命成果,并为日后的革命指明方向,即《国事遗嘱》;一份交代身后家事,即《家事遗嘱》;还有一份《致苏俄遗书》。一般提到《总理遗嘱》多指第一份《国事遗嘱》。
《国事遗嘱》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 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文 (三月十一日补签) 中华民国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笔记者 汪精卫
证明者 宋子文 邵元冲 戴恩赛 孙科 吴敬恒 何香凝 孔祥熙 戴季陶 邹鲁
其中“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以求贯彻”一句,经过提炼,便成为了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去世后,只公布了《国事遗嘱》和《家事遗嘱》,《致苏俄遗书》原件转给了苏联政府。国内历史档案中仅保留有中译本,始终没有找到英文原件。2009年中俄友好60周年活动期间,俄罗斯政府委托俄中友好代表团,将原苏联档案中找到的孙中山先生亲笔签字的英文《致苏俄遗书》原件带回中国,赠送给北京宋庆龄故居。
影响 恭读《总理遗嘱》成各种活动第一道程序
孙中山遗嘱的订立对国民党来说是一件大事, 这从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人对待遗嘱的态度就可以看得出来。
孙中山逝世后两个月, 即1925 年 5月24 日,国民党召开第一届中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接受了孙中山的遗嘱;5 月25 日, 进一步接受孙中山遗嘱为训令。
1926 年1 月 4 日,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又将接受孙中山遗嘱作为专门的一项议程。全场代表一致无异议通过后,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提议,在接受遗嘱案之下,添加“凡我党员,如有违背遗嘱或曲解遗嘱者,作叛党论罪”字样。虽然有代表对此持有不同意见, 但在表决中还是以大多数代表同意获得了通过。在一定意义上, 孙中山遗嘱具有了约束党员的法律效力。
国民党专政期间,“恭读《总理遗嘱》”成为许多集会、会议与典礼开始时的制式程序之一。1926年6月18日的《广州民国日报》就有一则关于《影戏院开幕前,须先映总理遗像遗嘱》的通告。
然而凡事总有特例。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张东荪早年在上海光华大学做教授,当时学校有一个惯例,每次校务会议开会时,主席都要恭读《总理遗嘱》。张东荪对此很反感,有一次忍不住说:“下次再读遗嘱,我就不来了。”遂夺门而去。文/杨城
参考文献
《中山全书》、《孙中山遗嘱产生经过》、《<总理遗嘱> 签字纪实》、《汪精卫在国民党“二大” 会议上说明接受孙中山遗嘱经过记录》、《八十述略》、《双清文集》、《对中山先生的片断回忆》、《总理事略》、《中山先生遗嘱的起草经过》、《中山先生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