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古 > 考古论坛

众王的陵墓——芒砀山汉墓群发现散记

2014-04-23 14:37:49 来源: 中原考古大发现作者:苏 湲 作者:
摘要:众王的陵墓——芒砀山汉墓群发现散记 时间:2006-02-17来源:中原考古大发现作者:苏 湲字体:大 中 小 凋敝的王陵河南永城县北约30公里处的芒砀山,是这一带小群山的统称,也是豫东地区惟一的一处山峦。在方圆不足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凋敝的王陵

河南永城县北约<?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30公里处的芒砀山,是这一带小群山的统称,也是豫东地区惟一的一处山峦。在方圆不足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相互依偎连绵的10余座山峰,而周围却是一马平川,广阔无垠,连一个丘陵也见不到。王引河从芒砀山主峰西侧由北向南,蜿蜒流淌注入沱河。山水相间,幽静深远,阳光普照,这种自然天成的环境不能不激发起人们对它的向往。

芒砀山主峰最高处仅海拔156.8米,位居群山环抱之中。它南临保安山,东依僖山,西眺黄土山、铁角山……北望磨山、马山……形成连绵起伏、逶迤棋布的阵势。这一带的山势并不险要,部分山顶也只有几十米高,称其为漫丘陵也未尝不可。已过中秋,天空依然粲然,站在山上放眼望去,没有密密的丛林,也没有迷津似的小路,但是山与山之间却是一望无际的开阔,灿烂的阳光中,成片成片的驼黄在阳光下反射出的点点金光格外耀眼,只是浓淡不一而已。和真正的高山险峰相比,其实很平淡,但是芒砀山却因为西汉梁国王室墓地而遐迩闻名、著称于世。

很难想像,在14.5平方公里的群山之间,竟然埋葬着八代梁王及他们的王后,还有无数的皇亲国戚及历代达官贵人,附葬在他们周围地势较矮的山坡上,形成神秘莫测的王室墓葬群。西汉梁国王室墓地,自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3年),梁孝王刘武葬于芒砀山前开始营建,以后诸王墓都修建在这附近的各个山头上,以示生死相依、祖辈衍继。

这里代表着死亡和超生,代表着一代政权的辉煌和衰败。

芒砀山是西汉梁国王室墓地的集中区域,除芒砀山主峰外,其他每一座山头几乎都建造有多座陵墓,而且多为“斩山为廓,穿石为藏”的大型石质崖洞墓。在肃穆庄严、神圣而又神秘的氛围中,我和我的同事丘鹤,随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郭培育,永城县文管会陈钦源一同登上保安山。郭培育是受命前来钻探梁孝王陪葬坑的,根据梁孝王生前的地位和他的权势,在保安山一带应该有一个大型陪葬坑存在。但是到目前为止,这座神秘的陪葬坑还没有被发现,因此,此行成为令人关注的焦点。

汉代诸王一般都把陵墓修建在自己统治的疆域内,而芒砀山是梁国惟一的一处群山。在漫长的岁月里,一代又一代梁王的坟墓几乎筑满了周围所有的山头,形成了庞大的家族墓葬群。因为这里有宜人的自然环境,适合作为人死后永久的安息地。再说因山而葬,既可以借助大山巍峨的山峰作为陵墓高大的封土,以增添雄伟宏大的气势,还可以利用山势的坚固达到防盗的目的。盗墓者除非打开墓门,别无选择。

陈钦源当年同河南考古研究所张志清副所长共同在芒砀山发掘清理了13座梁国墓葬。梁孝王墓被编为保安山一号墓,也是他们发掘清理的墓葬中最重要的一座。保安山位于芒砀山东南,即文献所载“砀山南岭山”。在这一座山上共发现了三座大墓、两座大型陪葬墓和无数的中小型陪葬墓。三座大墓分别是梁孝王刘武及王后并其子刘买的陵墓。与其他陵墓区相比,该墓区墓葬规模比较大,结构通常复杂而完备,充分显示了梁国早期的鼎盛与强悍。

梁国墓葬群,十墓九空,绝大多数都经历过盗墓者的光顾,而最为彻底的一次扫荡,据文献记载是曹操所为。尽管这里的墓室都是空洞洞的一片阴森和冷寂,但是它浩大的规模、气势和令人压抑的氛围,仍然在我心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激起难以平息的波涛。

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昌盛期,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在此时达到了空前繁荣。梁国国都睢阳,在今商丘附近,国君梁孝王刘武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嫡孙,汉文帝与窦太后的少子,汉景帝的同胞兄弟。这种特殊的身份决定了刘武不平凡的一生。刘武在西汉早期享有重要的社会地位,曾经显赫一时,制造出许多耸人听闻的故事。根据他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可知他安葬的规格一定会远远超出其他诸王,但是现在除了这石制的墓穴外,什么也没有留下,只有一团让人难解的迷雾。

梁孝王死后的葬地,史书多有记载。清光绪年间编纂的《永城县志·古迹》中载:“孝王洞在保安山之东麓,其中有十字街,饮马池……”《史记·梁孝王世家》曰:“砀有梁孝王之冢。”

梁孝王墓位于保安山南山头,因为是在保安山陵区内发现的最早的一座墓,所以被定为保安山一号墓。该墓俗称秦王洞或梁王洞。之所以这样称呼大概是由于该墓很早已被盗成空洞的缘故。20世纪30年代,河南古迹研究会李景聃在豫东调查商文化遗迹时,第一次勘查了梁孝王墓,并且发表了调查报告。李先生在报告中说“梁孝王洞又名秦王避暑洞,一说为梁孝王墓……按形制言,墓室之说较为可信。而是否梁孝王墓无以证明。”可见当时还没有充分的理由认定该墓是梁孝王墓。

该墓墓门朝向东方,方向99度。一条30米长的斜坡墓道由山坡中部的梁孝王寝园直达半山腰,这条墓道在地下掩埋了两千多年,1991年,张志清带队在这里发掘梁孝王寝园时,在寝园西侧南部发现一道断面,经过钻探发掘后,知道这是通向墓口的一条墓道。现在为了行走方便,已在原有的坡道上修筑了水泥台阶,以供游人出入。

  拾级而上,半山腰有一处宽阔的平台,这是为建墓而修筑的,当初建墓者就是从这里开始完成第一步建筑计划的。站在平台向山下放眼远望,是无限的舒展和开阔。郭培育此行就是准备在这片开阔地上寻找梁孝王的大型陪葬坑。

梁孝王陵墓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浩大的工程,是经过技艺高超的建筑师和工匠们设计筑造的。他们首先选择岩层深厚、石质坚硬的山段作为建墓的位置,然后劈山开石,凿造出一条东西长约9米,宽约5米的露天平底墓道,再在两侧用长方形石条和楔形石条券筑成为两侧倾斜、中间平直的石拱顶。墓道内在封墓的时候已经用塞石充填,每块塞石约一吨半重,上面均刻有排列的序号,这是封闭墓道前已经经过精心计算过的。如此完备的措施,最终没有阻止盗墓者的光顾。

梁孝王陵墓全长95.8米,最宽处约32米,直达保安山腹地,可谓宏伟巨制,巍巍壮观。它是对外开放的三座墓中的一座。从平台可以通往墓内,墓门内向外散发着阴森可怖的寒气,令人不寒而栗。据史书载,宋时孝王墓已是洞门敞开,游人不断,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威严与肃穆。北宋淮南人陈纲在芒砀山游历时,曾看到“狐鸣陈涉孤坟坏,金尽梁王石室空”的苍凉情景。《水经注·获水》记载梁孝王墓“行一里到藏……黎民谓藏有神,不敢犯神,凡到藏,皆洁斋而进,不斋者,至藏辄有兽噬其足,兽难得见,见者云似狗,所未详也”。这种有关神奇鬼魅的传说究竟来自何时,现在已经无处可考,但是这里一定发生过怪异荒诞的事情,以至影响深远,才会在民间广为传播。《水经注疏》认为“狗为豹之误”。这是有可能的,由于当时梁王洞荒凉破败,杂草丛生,已成为虎豹豺狼出没的地方,若是贸然进入必会受到野兽的攻击。

墓内陪葬物虽然早已荡然无存,但是这庞大的石制墓室依然完好无损,那种崇高、永恒的气氛仍不减当年。这是一座地宫式的寝宫,宏伟壮丽无异人间,充分体现出帝王神灵不灭和法统永存的思想。中国古代一向尊崇神灵,相信人的灵魂会永不泯灭。尤其是皇亲贵族,他们更渴望永久地享受生命,于是便倾其所能去建造一座座可供永世享用的地下皇宫,以便死后继续他们无尽的富贵生活。在梁孝王统领的疆域内,芒砀山的确是一个理想的所在,幽静深远,天光灿烂,鸟儿在空中歌唱,风儿在枝头嬉戏。然而历史是无情的,是他身后所不能主宰和支配的,也暗寓着在险象环生、权力交错的社会中,黑暗与险恶的狰狞和恐怖。

  

<1> <2><3><4><5>  <6><7><8><9><10>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