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搜狐IT 国仁
刘菁是去年加入智能硬件创业的先行者之一,选择的方向是智能医疗产品,血压仪。去年,创立康康血压不久,我在一次会议期间和她聊起这个项目时,刚刚有原型机出来。一年之后,再次和她聊起康康血压的进展,她有了很多不同的认识。
(康康血压创始人 刘菁)
她说去年曾经迷茫过,但现在思路更清晰了;作为创业者,她认为坚持就是一个大的门槛。现在康康血压刚刚敲定一笔3000万人民币规模的投资,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我想她在投身智能硬件创业一年后,所想所感是很有代表性的。整理如下:
国仁:去年一年的发展怎样?主要做了哪些事情?
刘菁:去年主要是在做产品试水,看用户需要什么。产品每天的流水也很持续,我们每个用户至少有2次回访。做了4000多个用户,打了8000多个电话。
去年是描绘蓝图,今年经过3个月的运转,更落地,在往浅了做。同时调整了很多思路,1、现在所谓传统设备智能化都在强调和手机的强关联,我们想让手机不和设备发生强关联,血压仪本身独立作用更强。2、在应用端和云端思路清晰了,只做2件事,做测量或者是数据呈现,同时做到极致。
国仁:产品和去年的相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去的产品形态有些保守。
刘菁:产品方面,外观上更迎合市场,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这是去年交的学费,前一代产品相对较“土”。为此我专门从一个高大上的设计公司挖了一个人,作为团队总的负责人。
功能上加强了未病的预测,可以把血压发展过程中的小诊断结果给到用户,离生活更近。同时对用户加以区分,新产品分为2类,一类面向刚需人群,满足基本血压测量和数据分析需求。
第二款是强针对性和高价值人群。为此归纳了八个特定的应用场景,比如针对心血管、慢性病的、针对妊娠期妇女的,等等。这样能把血压仪产品从弱刚需做到强刚需。
国仁:去年产品销售怎样,都是走哪些渠道?
刘菁:作为创业者,总是想好产品思路后,才有时间考虑做市场和营销。渠道方面,现在更看重京东、虚拟运营商渠道。因为产品本身比较强调设备和云端之间通讯。
现在康康的产品在和JD+计划做一个战略级合作。同时和苏宁也在做销售方面的合作;同时和苏宁还有另一家在做虚拟运营商的产品。
血压仪产品还需面对一个医疗用品资质的问题,国内的产品资质已经搞定,现在正在申请欧洲高血压联盟的认证。
国仁:2014年有哪些新的想法?
刘菁:首先在数据源上更看重平台化,兼容并包,和友商互通。如果有一家同行血糖做得特好,就可以合作一个更有价值的智能医疗数据平台。抱团取暖有利于行业发展,我们想牵这个头,比如彼此系统打通,共用账号。
我们也在和这样的兄弟公司谈,比如做运动手环的、血糖计的,还有正在谈做温度计的。同时不排斥和百度这种云平台合作,首先强调安全性。
另一点是在营销上,一定要toC的,下沉到用户。现在我们提出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对普通用户讲明白,新型智能血压仪产品的好。
国仁:之前你们产品客户端主要是Android,现在iOS平台上发展怎样?
刘菁:4月份2.0版本的系统会上线,这是Android平台的;适用iOS 6的客户端版本5月份上线。
国仁:听到你们融资的消息,表示恭喜,投资人看重你们哪一点?
刘菁:主要不是因为我们的血压仪产品,产品是必须项,但不是加分项。投资人在用乔布斯产品的思维要求,比较看重的是专业能力。即把医学的能力转换为民用的能力。以后能提供的未病分析和解析。
国仁:现在投资圈开始青睐智能硬件,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刘菁:投资智能硬件,需要投资人更宽容一点。我和咕咚申波最终都不是为了做硬件,但现阶段必须做。要永续外行来做硬件这件事,我们新一轮融资主要用在三个方面:1、用户市场推广,品牌核心会更新。2、一部分用于产品研发。3、更大部分用于一个新的概念,去集合行业其他公司做数据的连通。
投资人开始青睐智能硬件,我认为有这几点原因:1)看到用户确实是对智能硬件有需求的。2)投资人开始看到市场的成熟度。3)通过投资智能押金,投资人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份标签,同时传统行业的公司开始借此寻找新的出路,比如欧姆龙。不过智能硬件领域的同质化问题依然存在。
国仁:智能医疗现在最需要从哪些地方突破?
刘菁:首先是打破地域限制,医生问诊。比如一个最核心的用户痛点,身体痛,要大费周章才能看到医生,经过一番检查,才能知道结果。所以检查可以是离散的,而医院则是看医生、动手术、处理问题的地方。
移动医疗是一块大骨头,参与者都是小蚂蚁,现在正处在边缘。从某一个细分领域出发,朝中心靠拢,到中心,积极地讲要5~10年。现在有很多医生也在加入到这个浪潮。
现在有很多技术问题仍有解决难题,比如很多精密的身体数据的测量,比如血压仪气泵的大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