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上海万象 > 上海儿女

27岁小伙痴迷收藏成"月光族" 体味古玩背后的文化乐趣

2014-07-28 14:55:57 来源:  作者:
摘要: 上午10时,位于虹桥镇的金汇路格外安静。27岁的夏嘉斌在虹桥古玩城租了一个店铺,位于2楼,店面不大,只有十几平方米。夏嘉斌在密码门上按下一串数字,店门打开,他习惯性地泡上一壶

上午10时,位于虹桥镇的金汇路格外安静。27岁的夏嘉斌在虹桥古玩城租了一个店铺,位于2楼,店面不大,只有十几平方米。夏嘉斌在密码门上按下一串数字,店门打开,他习惯性地泡上一壶咖啡,在店里走动一圈,对着“宝贝”瓷器吹吹灰尘。

说起古玩,人们印象中这是中老年人的世界。可是,夏嘉斌在古玩市场“浸泡”了十几年,已成为沪上小有名气的年轻收藏家。夏嘉斌是商贸旅游学校文物专业 2005届毕业生,他就读的专业是全国中专系统唯一开办的文物专业。小夏认为自己最幸运的是,兴趣最终成了职业。对他来说,收藏早已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 式。

辞职后“钻”进博物馆

夏嘉斌当年在静安区一所初中就读,为了喜爱的文物专业,他升学第一志愿填了中职校。2005年毕业后,他和多数同学一样,进了拍卖公司。但没干多久,他就辞职了,一头“钻”进博物馆。

夏嘉斌从小喜欢收集,糖纸、笔盒、贴画等各式各样都有。辞职后,他常去的就是上海博物馆,一进馆,直奔瓷器区。看着青花瓷上的玻璃质釉和彩绘,他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渐渐地,他不满足于上海,他去了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地,实地看宝贝,还抱回了一大摞藏品书籍,坐在家里翻看研究。“收藏古玩,没什么诀窍,就是要多看,再加上在职校几年的知识储备,熟能生巧。”

从不和陌生人“交易”

收藏家正如古玩一样,都需经过岁月磨砺。如今,夏嘉斌家中有上百件藏品,收来的价格有三五千元的,也有数十万元的。

他做事喜欢专一,古玩别的不碰,专攻瓷器。他在家中收藏的宝贝,都是明清时代的瓷器,尤其喜爱乾隆时期的鼻烟壶。夏嘉斌有一个“怪癖”,他最爱的藏品,哪 怕能卖得再贵,也从不交易,只卖给朋友。“就像自己的心肝宝贝,卖给朋友,自己想看,还能去看。”夏嘉斌说,如果和陌生人“做生意”,那些宝贝今后想再见 一面都难了。

每个藏品对夏嘉斌来说,都有一段故事。2005年的一天,天刚微亮,他就出现在豫园的一家店里。还没走到店门口,他老远看到摆放的一个白釉碗,虽然瓷器上 有些裂纹,但夏嘉斌一眼相中,1000元买进。如今,这个明代宣德年间的瓷碗如果是完整的,市场价格达百余万,就算有裂纹,也值20万元左右。

夏嘉斌说自己是一个保守型收藏家,他不会将大量资金只“砸”一两样藏品,“那样的话就失去了收藏的乐趣,有点赌徒心态。”他一直铭记同为收藏家的王志英老师的一句话——鉴赏古玩,不可心存求财心理,要平心静气才能保持双眼的敏锐,体味古玩背后的文化和乐趣。

为收藏成为“月光族”

一年到头,夏嘉斌呆在上海的时间不过四个月,其他时间都在国内外“云游”。这十年,他走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常去北京和香港。因为对他来说,即便是旅 游,也一定要和古玩相结合的,那边的市场更大,也更成熟,“鉴宝成了一种习惯,每年不看上几眼,心里总觉得缺了什么。”

和夏嘉斌同年毕业的同学,如今很多人逃离了古玩市场。用夏嘉斌的话来说,有时做收藏,都不知道为了啥,一年到头存不了钱。他是“月光族”,每年赚的钱都用在旅游和淘藏品上。

夏嘉斌说,过几年,他想深造读书。但是,他会选择另一个专业,与文物无关。“不是为了放弃,而是‘拓宽’自己。”对夏嘉斌来说,瓷器已如同他的人生符号,深入骨髓,永远不会离开。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