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很多高校进行学生体质测试的时节,最让学生叫苦的当属800米和1000米跑,对于一些跑步“困难户”来说,找人“代跑”成了顺利过关的捷径。
很多学生对此早已见怪不怪,在不少高校的贴吧里,寻求“代跑”的大学生毫不隐讳地公布自己参加长跑测试的日期、对“代跑者”有怎样的成绩要求以及可以支付的报酬金额,并留下手机号和QQ号等联系方式。也有提供“代跑”服务的学生打出招揽客户的广告。原本旨在督促大学生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长跑测试,在部分学生眼里,竟成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
“花上50元或100元,就能找到一个‘代跑’。”浙江某高校大二学生小秦告诉记者,“寻找‘代跑’并不困难,大多数情况下,在网上发帖后两天内就能搞定。”
小秦称自己也对每学期的跑步测试心惊胆战,但因为还能坚持下来,就没打过找“代跑”的主意。但她身边,确实有找过“代跑”的同学,“大学里的‘代跑’现象,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代跑’被查出来的几率不大。”小秦表示,“我们每次长跑测试都是好几个班的学生一起跑,至少也有100人,体育老师只是按照学生的名单点名,但根本就认不全所有的学生,因此,冒名顶替者基本上查不出来。就算有被查出来的,也只是进行重考,并没有其他处罚措施。”
“我们也知道,长跑测试是为了督促我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大多数学生害怕长跑也是事实。”小秦希望学校能了解学生的难处,“每次长跑测试结束后,田径场边上到处是学生的呕吐物,有的学生瘫坐在地上半个小时都缓不过劲儿来。还有的学生,身体素质确实很差,无论怎样锻炼都很难在长跑测试中及格,而体测不及格的话,又会影响评优、评奖甚至是毕业。这些学生似乎除了找人‘代跑’企图蒙混过关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小秦还透露,自己在大一时曾有同学因看不惯“代跑”现象,向学校写过检举信,但被检举的同学仅仅是在第二年的体测中被体育老师重点审查身份而已,“从学校处理的态度看,对‘代跑’现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像查得并不严,这更助长了‘代跑’的风气。”
由于真正能跑的同学并不多,有些提供“代跑”服务的学生也面临着很大的身体伤害风险。在山东一所高校的贴吧里,记者看到一个男生招揽“代跑”客户的广告,“每天可参加3次1000米测试,保证成绩在3分半以内。”很多学生在他的帖子后调侃,“长跑测试让‘代跑’事业兴旺发达。”
“‘代跑’的学生其实面临很大危险。”学校体育专家、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今天向记者表示,“‘代跑’现象的存在是让一部分学生承担了更多的跑步任务,对这些学生来说,身体因超负荷运转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件。”
“减少和杜绝‘代跑’现象,首先是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身份审核。”王宗平表示,“比如,每次测试的学生控制在一个班左右,而不是几个班一起测,体育老师更容易审核每个学生的身份;其次,要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重点关注身体素质不佳的学生,为这些学生针对性地降低长跑测试要求,避免他们为了完成测试任务选择旁门左道;此外,提供长跑测试的替代方案,如游泳,同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耐力素质。对于那些实在完成不了长跑,但身体条件没有缺陷的学生,或许也可以采用其他测试手段。”
“代跑”总归是一个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现象,而且无论是寻求“代跑”还是提供“代跑”的学生,都与诚信的做人原则相违背。“说到底,‘代跑’也是一种考试作弊行为,如果是在其他科目的考试上作弊,学生会被开除,但如果是因为找‘代跑’被开除,学生却会觉得学校和老师不近人情。所以,我们也不可能对‘代跑’的学生进行那么严厉的处罚。”王宗平表示,“唯一的办法就是引导和防范,帮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如果他们觉得跑1000米、800米并不是特别吃力和痛苦的事情,也就不会再请人‘代跑’了。实际上,按照教育部修改后的学生体质测试标准,1000米、800米的及格成绩已经大幅降低,以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身体素质而言,完成1000米、800米的长跑测试不应该有太大困难。”
至于一些高校对几乎已经公开化的“代跑”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王宗平认为,这种放任的态度只会导致更多学生找人“代跑”。毕竟,投机取巧的行为有强大的传染性,得逞的人越多,参与的人也会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