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航报道
进入3月中下旬,水泥市场需求旺季到来。据数字水泥网数据显示,近日全国水泥均价已止跌回升,小幅上涨0.1%。全国跟踪82个城市的水泥平均库存为71%。水泥市场在供需两端均出现积极变化。
“在供给端,为淘汰落后产能、治理大气污染,河北水泥淘汰落后产能进度加快,区域主导企业控制力明显提升。在需求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国务院常务会议重提“稳增长”等宏观政策催化下水泥需求量有望上升;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将加快华北地区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直接推升水泥需求量;东北地区哈尔滨至牡丹江铁路项目、哈尔滨至佳木斯铁路项目将有效带动区域内水泥需求;安徽沿江熟料主导企业已实现销大于产,库存出现明显下降,对水泥价格上调有积极作用”。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行业研究员吴越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我国水泥行业发展迅猛,但近几年来,却一直受困于产能过剩,市场萎靡不振。虽然2009年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严格控制新增水泥产能,但水泥产能盲目扩张的势头并没有刹住车。根据中商情报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新建了623条生产线,新增熟料产能7.07亿吨;2013年全国新增投产水泥熟料生产线72条,全年新增水泥熟料年设计产能9430万吨。
“水泥行业产能之所以不断膨胀,跟行业经营成本低有关,由于水泥价格不断下降,企业唯有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通过‘量’来实现总收益的增加,以致陷入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中投顾问建材行业研究员邹明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吴越表示,我国水泥行业在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却依然不断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压缩水泥行业产能,牵动地方政府、行业、生产企业等多方面的利益神经,各方为保证自己的利益不惜消极对待既定政策,造成政策不能得到有效贯彻,一些小水泥厂死灰复燃;2、在房地产业和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众多投资者纷纷涌入水泥行业,加剧了产能过剩风险的累积。
在全国大气污染治理深入的背景下,水泥行业产能的盲目扩张就显得格格不入,新版环保标准的实施有望对水泥行业产生积极的引导。自3月1日起,新版《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开始正式实行。这是我国第三次对《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修订,之前两次分别在1996年和2004年。该项标准也被看做是水泥行业实行的最严环保标准,意在通过提升对水泥行业的要求,控制污染物排放,将进一步加快行业落后产能淘汰速度,行业内兼并重组的步伐也将加快。
邹明晓认为,新环保标准的实施,意味着将环保成本纳入水泥成本之中,导致成本增加,直接冲击水泥行业的利润,这将制约水泥产能的盲目扩张。而且,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应对产业的“绿色”升级,被迫关闭工厂,市场水泥供应量也会大幅缩减。同时也将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
水泥工业一直是能耗大户,水泥制造业能源消耗占全国工业能源消耗的7%以上;同时水泥工业也是污染物排放大户,废气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的15%左右;SO2排放量占全国工业SO2排放量的5%;烟、粉尘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30%。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已经提升到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水泥行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要做出实质性的改变。吴越指出,水泥这类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型产业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实现绿色清洁生产、降低能耗、发展循环经济是未来水泥行业的必然发展模式。
“水泥行业要想根本性地转变,就应当走绿色‘路线’,实现生产过程中的‘零污染’,但这不仅仅是对水泥产业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强调水泥产业与环保产业的联系要进一步加强,通过合理布局产业链,让每一环的污染与环保设备进行无缝对接,及时处理后再排入环境之中,减小对环境的危害”。邹明晓对记者分析道。